彼得.蒂尔闯入硅谷投资界,本身就以一个颠覆者的形象出现。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对硅谷投资者的批评:“we wanted flying cars,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我们需要能飞的汽车,但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符——指技术含量不高的推特。)他批评其他vc(ventuer capital,风险投资)为了谋求短期快速的利润,只敢投资轻量资本的创业,导致人类几十年以来在比特层面进步很大(互联网),但在原子层面进步很小(尖端科技)。他的标志性投资,做的是探索宇宙的火箭、取代人类的机器人、高层算法的人工智能、治疗癌症的药物、虚拟现实的沉浸设备等等。这里面有一些行业现在已经逐渐升温甚至炙手可热,但在当年彼得.蒂尔投资的时候是所有vc避之唯恐不及的重资产高风险行业。
有一个笑话,如果你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在违规逆行,那大概是你自己开反了。而彼得.蒂尔就像这样一辆车,他不仅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逆向而行,还让路上所有其他的车困惑和怀疑是不是自己开反了方向。这就是为什么彼得.蒂尔的founders fund 在硅谷资金规模并不是最大,历史也并不是最长,但他的影响力却超越了国界与时代,直接照亮了世界与未来。
在彼得.蒂尔所有被人称道的重大决策里,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创办了旨在鼓励高中和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的“20 under 20”项目。这个项目,每年选出20-25个20岁以下的青年天才,两年之内给他们10万美元去做他们自己最想做的创业项目。这个项目的官网上写着一句话:some ideas can’t wait(有些创意实在不能坐等!)——确实,假如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等到从哈佛毕业在创业的话,人类就不会有微软和facebook,或者微软和facebook就不是比尔和马克的了!
即使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彼得.蒂尔推出的这个“20 under 20”项目还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人们指责这个项目鼓励学生追求商业成功而偏离学业。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甚至说这是“10年来导向性最错误的慈善项目,他旨在贿赂学生抛弃学校教育”(i think the single most misdirected bit of philanthropy in this decade is peter thiel’s special program to bribe people to drop out of college)。
在该项目的网站首页,彼得.蒂尔引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标明他的哲学:i have never let my schooling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我从来没有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的教育。)通过这个项目(后来改名为“蒂尔奖学金”)彼得.蒂尔向传统教育和人才观发起了挑战。可以想象,假以时日,总这个项目里必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公司和著名的企业家,将在许多方面彻底改变人们对教育、对成长、对创业以及对人生的某些固有态度,推动社会更快速地进步,推动人生更自由地发展。彼得.蒂尔奉献给世界的,将不仅是一批伟大的公司和科技,还包括他这种站在人类发展高度来考虑的思想。
作为中国天使投资人,我密切关注着彼得.蒂尔的各种投资和言论,并获益匪浅。 手打他的这本新书《从0到1》在国外出版前,我就有幸先睹为快,看到了朋友从美国寄过来的英文文稿。中信出版社及时推出中文版,对中国投资人、创业者、政府机构、教育机构,都是一件令人喜悦和激动的事情,希望彼得.蒂尔的创投思想与实践被更多中国读者所熟知。我也一直在考虑,在中国推动成立一个类似“蒂尔奖学金”的项目——也许考虑到中国特色,这个项目必须改名为“22 under 22”(22岁是大学毕业的年龄),一个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创业奖励项目,想来不会引来一个馒头之类的血案吧?
founders fund 的业绩表现解释了这个扭曲的模式:facebook 是我们2005年的投资组合里表现最好的公司,回报比其他所投资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帕兰提尔,是表现第二好的公司,带来的回报比刨除facebook外所有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这个高度不平均的模式并非偶然:我们其他的基金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风险投资中最大的秘密是: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得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